蜀王便派五力士日夜劈山破石开路,然而蜀道开通后, 蜀王拖回石牛,发现能屙金子是假的,一怒之下便弃之成都郊外,也就是金牛坝这块地方。后来,这条道被命名为石牛道,又称金牛道。
当然,上面的内容只是传说。不过,金牛区确实有一些“牛”,比如:
位于茶店子的“金牛”
位于金牛宾馆的“金牛”
农耕文化主题的沙河公园里的“稻草牛”,图据中国网
02
左中括号
牛市口
左中括号
顾名思义就可以!
在古代,成都农耕商业兴盛。 成都形成了较多以商业集市为名的街道。例如金鱼街出售金鱼和鱼饵,钟鼓楼市即为鼓楼街,同类的还有盐市口、骡马市等。
牛市口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地名, 顾名思义,是交易牛的市集。
岁月变迁,如今的牛市口不再有牛市交易,只留下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
03
左中括号
牛王庙
左中括号
真的是一座庙
清朝康熙年间, 成都平原牛瘟肆虐。 四川巡抚张德地为了安抚民心,驱除瘟疫,组织大家在牛市之外修建起了一座供奉牛王的庙宇,来祭天消灾。
图片来源:锦江发布
庙宇落成,虽然规模不大,但老百姓们还是纷纷前来祭拜,望牛王消除瘟疫,佑其收成,保一方农耕,造福黎民。从此年复一年,香火不断。
牛瘟消去了,岁月变迁中,牛王庙的香火也越来越少。慢慢地,牛王庙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在建庙的地方留下了“牛王庙”这一地名。
2003年,东大街城市建设改造, 民营企业家刘延成先生,搜集整理原牛王庙的部分梁柱及构件,在三圣乡红砂村重建了牛王庙。
图片来源:锦江发布
重建后的牛王庙,没有了以前的生机,门可罗雀、香火零星、草木狼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
如今的牛王庙,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人群络绎不绝,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一片幸福美满。
04
左中括号
天府石犀
左中括号
就是被甩锅降雨的那只!
石犀,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在远古神话中,犀牛角有分水的神奇作用。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传李冰治水时,曾造五头石犀厌水精。
成都博物馆的石犀,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形状似犀,整体雕刻风格粗犷古朴,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雕刻卷云纹。
出土时,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这尊体型巨大的犀牛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同时期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和艺术研究价值。
石犀憨萌的外表莫名让人觉得可爱,市民们亲切地称它为“萌牛牛”。
当然,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镇水神兽,大家莫要把它与成都降雨牵连起来,牛牛不背锅!
05
左中括号
其他的“牛”
左中括号
>> 石牛公园
郫都区的石牛公园于1990年4月建成开放,作为郫都“老资历”的公园,石牛公园见证了郫都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许多市民的喜怒哀乐。
可以说,在当地80后、90后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石牛公园的陪伴,几乎每个郫都区孩子的相册里都有早已成为最深刻记忆的“公园照”。
如今的石牛公园依旧景色别致,幽雅清静,别有一番风味。
>> 其他
除此之外,郫都区还有石牛社区、石牛小区。
而在锦江区,也有带“牛”的牛沙路、牛沙后街、牛沙横街等地。
除了上面这些“牛”
你还知道成都的哪些“牛”?
咱们评论见!
说不尽的牛,
都在牛年牛运里!
祝大家新的一年,
牛气冲天,牛股相随,嗨皮牛year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资料综合自成都博物馆、锦江发布等
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自图虫创意/爱看头条
编辑:王力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