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戴圩街道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 高渡口村、楚埠村、杜家村3个行政村,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1.08万亩。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涵盖河道疏浚、配套桥梁、机耕道路、衬砌渠道、过路涵洞和节制闸等工程。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
2022年度,邳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涉及10个镇(街道), 计划任务15.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65万亩,涉及邢楼、四户、岔河等10个镇(街道),计划建设泵站143座、机井14眼,疏浚沟渠116.258公里,新打防渗渠137.053公里,新建水闸215座、农桥251座、涵洞2451座、其他渠系建筑物2225座,全部工程计划于今年 12月20日全面完工。
特色养殖
黄骨鱼游出致富路
▼
📍邳城镇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眼下,邳城镇百户村的黄骨鱼长势正好,养殖户正忙着给河塘里的鱼苗喂食饲料。
河塘水活鱼欢,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垂钓。 “这儿环境不错,我经常过来钓鱼,这次钓了20多斤,收获满满。”游客屈云龙笑着说。
早在之前,这儿还是一片废弃汪塘。百户村利用水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黄骨鱼养殖,“游”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我们将部分汪塘清淤,发包给村民发展黄骨鱼养殖项目,并由村里和外地养殖大户签订协议,提供养殖技术和最低回收价格,解决村民销路难题。”百户村党支部书记姬传永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这个项目就为村集体增加了近20万元的收入。”
看到养殖黄骨鱼带来了好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目前,村里已完成近20个鱼塘的改造工作。姬传永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鱼塘周边附属设施,增设垂钓平台和观景小屋,打造休闲垂钓基地,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甜蜜的幸福生活。”
人大代表沉浸式包挂
小菌子释放致富大“蘑”力
▼
📍燕子埠镇
近日,在位于燕子埠镇的瑞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垛垛菌包整齐排列,工人正熟练地将菌种置于菌包两侧。据介绍,该基地种植冷棚平菇25万袋,日产食用菌菇3000公斤,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庭院经济”。
而在几年前,返乡能人陈威回乡成立瑞宇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时,希望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村民对这个陌生的“稀罕物”望而却步,不愿到基地打工。
群众有疑问,干部先“试水”。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燕子埠镇人大代表、陈楼村支部书记刘建多次到外地学习,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定下了“村集体+农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刘建表示:“我把自家废弃猪舍进行了改造,自己先种植一批食用菌,长势很好。”
刘建“试水”种植食用菌获得成功,也让其他村民萌生了想要试一试的想法。 今年初,村集体以200多亩山荒 地入股,发展食用菌种植,村集体年分红20万元,带动了30多户发展食用菌种植,每户年增收5万元左右。
“我们动员周边种养殖大户、闲散劳动力,利用废弃养殖棚舍、闲置蔬菜大棚和自建房等发展平菇种植,由农业公司全程提供优质菌包,做好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平菇。”刘建告诉记者。
“牵手 ”农科院
闲地复垦变良田
▼
📍土山镇
在位于土山镇张宋村的甘薯种植基地,伴随着拖拉机来回穿梭翻犁,一个个体态饱满的蜜薯破土而出,基地负责人夏青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蜜薯亩产量达4000斤到5000斤,产量高的田块亩产能达6000斤以上。 ”
今年以来,张宋村通过拆旧、复垦,整理出土地200亩。为了让土地尽快产生效益,土山镇和徐州农科院合作,尝试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蜜薯。
在农科院农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张宋村的蜜薯喜获丰收。“试验成功后,我们及时进行技术总结,利用激光整地仪平整复垦地,解决以往土地平整难、灌水不匀等难题,达到高产标准。” 夏青春告诉记者。
此外,土山镇还结合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甘薯深加工产业,打响刘井粉丝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我们计划流转土地3万亩,开展大面积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村民签订合同,农户统一种植、基地统一管理、公司统一收购,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夏青春表示。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行动
记者 / 吕立三 石东鹭 邹学刚 贾浩
摄影/ 王煌 夏俊杰 柳智文
编审/ 张瑞 黄扬监制/ 彭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