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战国时期的4大军事家,有一人灭了第八大强国,扩土五百里

2025-09-24 03:37:56

赵武灵王,赵国的国君,以其改革精神和军事才能而著名。早年他曾参与“五国相王”的活动,并自称“君”,但从不称王。在公元前317年,赵国联合魏、韩、齐、燕等国进攻秦国,结果被秦国名将樗里疾击败,赵武灵王深受打击,痛定思痛,决心改革国家。在他执政期间,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法令,改变了赵国的军事结构。在此之前,他已在赵国北部进行过试点。赵国的骑兵开始学习胡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虽然纪律性不如传统步兵,但他们凭借高效的战术在与北方胡人的战争中屡次获胜。最著名的战果是攻灭了中山国,扩展了五百余里土地。经过这次改革后,赵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最辉煌的时刻是在信都召开大会时,聚集了天下诸侯。然而,他雄心勃勃,想要专心开疆拓土,于是宣布退位,但这与政治常规相悖,最终导致赵国陷入内乱,并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

TOP 2:孙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一同师从鬼谷子。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暗中将孙膑招至魏国,并以罪名将其迫害,使其双足被砍去,脸上刺字,目的是让孙膑名声扫地,永远无法崭露头角。然而,孙膑非但未沉寂,反而在齐国获得了重用,成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打败庞涓,分别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膑不仅屡战屡胜,还根据鬼谷子的兵法和祖父孙武的兵法理论,撰写了《孙膑兵法》一书。书中强调了重视战略、审慎用兵,提出了“必攻不守”的思想,并在战术层面详细分析了各类阵型及其应对策略。尽管如此,孙膑的军事思想也具有局限性,他过于机械化地将士兵视为工具,部分战术过于简化,且有时夹杂迷信成分,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兵法的深度与应用范围。

TOP 1:吴起

吴起出身于一个富有家庭,年轻时曾到处求学,但屡次未能如愿,直到他拜师曾参之子曾申学习儒术。然而,母亲去世后,吴起并未按照儒家的忠孝之道回家守孝,这令曾申认为他不孝,从而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转而投身军事,成为一名军事家。吴起先后服务于鲁国、魏国和楚国,取得了显赫的战功。在鲁国,他帮助鲁国成功抵御了齐国的入侵;在魏国,他成功攻下了河西之地,并创建了西河郡。吴起所创立的魏武卒制度,是魏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元前389年,他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名震天下。吴起此后投奔楚国,担任宛城太守,继而升任令尹,推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增强了楚国的国力,向南攻占百越,扩展了楚国的疆域。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最终使得吴起招致杀身之祸。吴起不仅著有《吴子兵法》,还在实践中通过训练魏武卒等创新方式,展示了其独特的军事天赋。

战国时期,名将众多,但真正的军事家屈指可数。尉缭以《尉缭子》影响兵家,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让赵国崛起,孙膑通过兵法理论的创新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而吴起则不仅编写了兵法,还通过创建魏武卒制度等创新手段,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