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古今谈

2025-10-13 05:37:45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各色“女德班”、“女德课堂”。其中不少“女德学堂”的主观动机是励志妇女,鼓励妇女自助成长,基本主题是符合主流意识的,对帮助妇女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医治生活创伤的旗号,甚至打着光复传统礼仪旗号,利用少数妇女企盼改善和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向往美好和谐生活的心理,行传播封建文化糟粕和赢利敛财之实。一些身披传统文化和道德金纱的所谓“导师”,要求学员在课堂上向举办者行叩拜大礼,甚至冒历史潮流之大不韪,引诱学员接受封建主义压迫、歧视、奴化妇女的糟粕文化,倡导妇女从一而终、逆来顺受等等,这些行为严重践踏了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个别女德班要求现代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甚至提出“如果要做女强人,就得切掉子宫、切除乳房,放弃所有女性特点”这样人格侮辱性的观点,要求女性以自己的人格独立、人生幸福为代价,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牺牲品。

历史的车轮前行到了今天,国家大力倡导复兴传统文化,这个“复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精华与糟粕不分,更不是堂而皇之地用“一个有德行的女人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这类听起来“高大上”的词汇实质上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女性进行精神绑架。宣扬封建“女德”,对当代女性进行奴性屈从教育,不仅与男女平等、性别和谐的现代社会倡导的道德伦理相悖,而且,会给遭遇家庭不幸的女性造成更多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自我迷失。

要求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放弃法律的保护,既践踏了女性的合法权益,也否定了女性的人格尊严。将女性的价值定位在家庭私领域之中、定位在服务男性的“边缘”角色,这种所谓的“女德”美其名曰教育女性“守妇道”,实际上就是男尊女卑陈规陋习的沉渣泛起,任其泛滥下去只能给女性带来新的枷锁。一定要杜绝和防止腐朽、落后的性别观念借机沉渣泛起。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为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的封建女教和女德,一方面要给予彻底批判、抛弃,我们必须警惕它披上新的外衣,不允许其以“新瓶装旧酒”的形式重返文化市场。

新时代的女德应该是什么样子?中国妇女“五大”报告中提倡 “四自”,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到中国妇女“六大”报告中发展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提倡做“八观”、“四德”的新女性: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妇女观,婚姻观、恋爱观、生育观、教子观“八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倡妇女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

如今,社会从“比体力”发展到“比智力”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比智力”女性也同样可以出类拔萃。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标识,效忠祖国、敬重父母、尊师重教、勤劳节俭、谦逊礼貌、忠厚仁义、严己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是男女两性修身养性都应汲取的有益营养。

喜欢此文请点赞留言,欢迎转载,感谢光临!

本公众号投稿邮箱:630157447@qq.co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