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又作苾雛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門尼,俗稱尼姑,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
中國第一個比丘尼是淨檢。在東晉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基本介紹
中文名:比丘尼別名:尼姑名詞解釋:受了具足戒的女子需守的戒律:統稱五〇〇條(各戒本都有出入)藏:dge-slon%-ma巴:bhikkhuni^梵:bhiks!uni^
記載,我國歷史,參考資料,中國首位,歷史故事,
記載依《大愛道比丘尼經》所載,比丘尼的出家,始於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大愛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許出家受戒。在我國,依《比丘尼傳》卷一所述,西晉建興年間(313~317),尼僧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剃髮、受十戒。昇平元年二月(357),請曇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壇,淨檢等三人共於壇上受具足戒,這是我國比丘尼的開始。在日本,司馬達等之女善信等人從高麗僧惠便出家,後至百濟受具足戒,是其濫觴。收比丘尼關於比丘尼的戒律,在佛滅後、部派分裂以前,教誡極嚴。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後,對比丘尼較為放寬。然而,因相傳女人障重,故戒條亦多,依《四分律》所載,比丘須守二五〇戒,比丘尼則須守三四八戒。我國歷史在我國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貢獻雖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嚴、學優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傳》書中所載,由晉代迄梁武帝之間,我國佛教界即已有不少傑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學行精懇,開覽經法,深義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節,不衣綿纊,篤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燒身以供養三寶(卷三),凡此皆足令人欽仰。古代世俗女子雖有讀書識字者,然真能登台講說者則極少見。《比丘尼傳》書中所載之比丘尼,則頗有能登台講解經律、著書立說者。晉穆帝時,妙相‘每說法度人,常懼聽者不能專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齊武帝時,曇徹‘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滯,探賾幽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面’(卷三)。智勝研讀律藏,‘自製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卷三)。由此諸例,可以窺見比丘尼在我國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至於二十世紀的後半階段,比丘尼也是台灣佛教的中堅分子。不唯人數遠較比丘為多,且頗多能獨當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證嚴創辦慈濟功德會,興辦大型醫院及大學,其弘法事業規模之大,為前此之台灣所未有。恆清為美國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學博士,身任台大哲學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對台灣佛教高等教育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其他方面之傑出比丘尼,在台灣亦為數甚多。種種跡像皆顯示出,在現代台灣佛教僧團里,比丘尼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參考資料《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智度論》卷十三;《雜阿含經》卷二十四;《中本起經》卷下〈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下;《撰集百緣經》卷八;《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五;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奎馬女修士撰·賴顯邦譯《佛陀時代的女眾》(《諦觀》雜誌第五十九期);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大智度論》書影中國首位據南朝梁寶唱所撰《比丘尼傳》記,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髮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淨檢俗姓仲,名令儀,彭城(今徐州)人。其父叫仲誕,曾任甘肅威武太守。淨檢少時勤奮好學,稍長尤擅琴、書法和繪畫,是位多才多藝的女子。西晉建興年間(313~317),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和尚下發,受十戒,成為中國第一位僧尼。淨檢與同其志者24人在洛陽宮城西門建立了第一座眾尼寺廟——竹林寺。在晉鹹康年間(335~342),外國沙門曇摩竭多設壇於船上,在泗水浮船傳戒,淨檢等4人在船中登壇,從大僧受具足戒。淨檢成為中國最早依戒律出家的女性,被看作中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法師70歲時圓寂。淨檢生活西晉時期(291一361年)。適逢亂世,一位柔弱的女性是怎樣挑起教化眾生的重擔呢。從出生到成長,經歷了愛情的甜蜜,卻又橫遭厄運,丈夫與父親相繼在亂世中離世。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如亂世飄萍。幸得有緣遇見高僧點化,因此拋卻了三千煩惱絲,一心要做一個度化眾生的比丘尼。猶如晴空響雷驚醒了世人。荷擔如來家業,從此不再只是男子的責任,女子也照樣可以。淨檢法師的一生詮釋了“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為何身為說法”《法華經》中所訓。歷史故事比丘尼,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講求六根清淨,四大皆空,與朝廷素無瓜葛,但明朝的比丘尼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擾和追捕。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所有的比丘尼以及女道士,統統逮捕送到京師逐一審問,驗明真實身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索天下比丘尼案,既打破了佛門千年來與世無爭的靜雅,也讓後人感到莫可名狀的疑惑。那么,朱棣為什麼要捕捉天下比丘尼呢?明成祖朱棣而事情的起因,卻是一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由唐賽兒(女)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據《明史》及清代有關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台(今山東濱州)聚集數千白蓮教徒,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這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的農民起義,因為規模小、持續時間短,且沒有震動明朝政權,所以連歷史教科書上沒有記述,但當時的皇帝朱棣卻“甚為震驚”,不但派出了“京營”五千精銳人馬,還把正在山東沿海“抗倭”的軍隊,也用在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上面,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內”的架勢。朱棣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據筆者分析有以下原因。其一,起義發生在“遷都北京”前夕,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朱棣決不允許在這種時候出任何亂子;其二,起義軍以“白蓮教”為依託,教徒對唐賽兒死心塌地,惟命是從,朱棣決不允許“邪教”蠱惑民眾;其三,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屢敗官軍,且唐賽兒對於朝廷的招安不理不睬,使朝廷和朱棣顏面掃地。種種原因,使朱棣對唐賽兒分外仇恨,對起義軍進行瘋狂鎮壓。因為寡不敵眾,腹背受敵,起義軍只堅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但唐賽兒卻下落不明。為了消除心中忿恨,為了防止死灰復燃,為了能夠殺一儆百,朱棣下令嚴察唐賽兒的行蹤,但搜捕工作沒有任何進展。民間搜不到,朱棣決定調整工作重心,把搜捕唐賽兒的重點放到了佛門。朱棣之所以這么做,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一者,搜捕人員為了推卸搜查不利的責任,有可能以唐賽兒入佛門來搪塞朱棣。二者,佛門弟子遠離世俗,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賽兒兵敗後極有可能混入佛門避難;三者,唐賽兒起義時,曾自稱“佛母”,朱棣以此認為唐賽兒與佛門有著某種關聯。史料中也有相關記載,朱棣因“唐賽兒久不獲,慮削髮為尼或處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站,逮之京詰之”。於是,朱棣下令將北京、山東的比丘尼、女道士統統逮捕,押送朝廷審訊。永樂十八年(1420)七月,朱棣又命段明為山東左參政,繼續搜尋唐賽兒。段明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不僅把山東、北京的比丘尼逐一搜查,全部捕捉,甚至還逮拿了全國範圍內的數萬名出家婦女。關於此事,《明史》也有簡單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台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家比丘尼萬人。一直到朱棣病逝,他一心想捉拿到唐賽兒的願望也沒能實現。明朝強大而又嚴密的特務、巡察機構,在捉拿唐賽兒的問題上,因為不得民心,即使想出通過捕捉天下尼姑的荒唐、極端的辦法,最終也無濟於事,得到的結果是“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唐賽兒究竟哪兒去了?多少年來,不少歷代史學家,為了尋覓這位巾幗英雄的最後歸宿,窮經皓首,至今仍無定論。
相關詞條
比丘尼比丘尼(梵文Bhikkhuni)又作苾雛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門尼,俗稱尼姑,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中國第一個比丘尼是淨檢。在東晉升...
八百比丘尼(網易手遊《陰陽師》角色)八百比丘尼是網易手遊《陰陽師》中的角色,因誤食人魚肉而不老不死、已活了幾百年的神秘巫師。擁有強大的占卜能力,因占卜到安倍晴明是命中注定可以幫助其解除人魚肉...
八百比丘尼(日本古代傳說人物)根據《古今著聞集》中記載,人魚肉味美且可食用。然而,在若狹國(今福井縣)流傳著很有名的八百比丘尼傳說,據說她吃了人魚肉而活到八百歲,此外,在小濱市青井的...
北魏比丘尼曇媚造像記《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是雲崗石窟出土的北魏時期一塊完整的造像題記碑文。其石為雲岡細砂岩,略呈方形,高30厘米,寬28厘米。楷書10行,行12字,共110字。願文除...
四分律比丘尼鈔《四分律比丘尼鈔》是公元六四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道宣律師。。...... 四分律比丘尼鈔卷上(並序) 終南山沙門釋 道宣 述 原夫別解脫戒始制鹿野之初,毗尼法...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指比丘尼所受持的具足戒。分七段,即八波羅夷法、十七僧殘法、三十捨墮法、一百七十八單墮法、八向彼悔法、百應當學法、七滅諍法。...
尼尼古同“昵”,相近,親近。梵語“比丘尼”的簡稱,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 梵語“比丘尼”的簡稱,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 中文名 尼 拼音 ní 部首 屍 結...
當代第一比丘尼《當代第一比丘尼》是1997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什裘山山。...... 《當代第一比丘尼》是1997年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什裘山山。...
女武神驅動:比丘尼《女武神驅動:比丘尼》是由打造了紳士遊戲《閃亂神樂》系列的製作人高木謙一郎參與企劃的美少女3D動作遊戲。...
比丘沙彌是比丘的接班人,式叉摩娜(帶髮修行的學法女) [3] 是比丘尼的接班人。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
玄機(唐朝比丘尼)據《南華史略》載:玄機(645-720)是惠能大師度的第一個比丘尼,俗姓謝,浙江餘姚人。在江西贛州見到無盡藏老比丘尼,在老尼身邊三年,將老尼送終,攜著尼師的舍利到...
比丘尼戒佛教用語。亦稱比丘尼學處。共364條,即他勝8條、僧殘罪20條、捨墮罪33條、單墮罪80條、別悔110條、惡作罪112條。 ...
中國第一比丘尼祖庭徐州竹林寺,是座一具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的名剎古寺,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比丘尼道場之一。其始建於東晉永和年間,初名青園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中國...
此花綺譚八百比丘尼在雪中發現一隻小尾巴。那是幼狐的尾巴。比丘尼把這隻小狐狸帶回自己家裡。然後一天,小狐狸被取名為“柚”。舞台換到現在。柚她們在半夜講怪談時,老闆...
尼姑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略不合佛教規儀,是結合...
九華山肉身菩薩她開創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現供奉於九華山通慧禪林內。九華山肉身菩薩普文法師 普文法師,俗名方長生,字國和,安徽省六安人,生於1912年。1920年,因家境...
八敬法八敬法是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的八種法。此法緣於佛陀成道後十四年,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女眾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許。阿難代為三請,佛陀即制定八敬法,使彼等受持...
仁義師太仁義師太是中國佛教史上出現的首尊比丘尼肉身,現供奉在通慧禪林。仁義師太人物軼事 編輯 仁義師太傳仁義師太年輕時代的照片 1983年,仁義老師太來到九華山時,攜帶了...
蓮華色蓮華色,梵名Utpalavarn!a^ ,巴利名Uppalavan!n!a^ 。 意譯作蓮華鮮、專華色、華色。或梵漢並舉,譯作優缽羅華色、優缽華色。即蓮華色比丘尼。在佛弟子...
具足戒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
兩腳羊注:比丘尼即尼姑兩腳羊黃巢軍食俘虜 《舊唐書》(卷150下)記載,僖宗中和三年,黃巢與秦宗權聯軍攻打陳州。黃巢的軍隊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這期間,關東土地無人...
蓮華色女蓮華色女蓮華色女比丘尼的故事 編輯 不久,蓮華色懷孕後,與夫婿搬回娘家待產。誰知,丈夫竟與寡居多年的母親暗通款曲。蓮華色女無法忍受與母共事一夫,生下女兒...
尼姑庵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尼姑(Buddhist nun)佛教稱謂。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
熱門詞條
和順古鎮
陳秀貴
摩根大通
Draw
保衛蘿蔔電腦版
離職
皇后鎮
壁畫
國慶日
已讀不回
Moonlight Shadow
巫師加強版
紅龜粿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真城璃舞
Xilinx
清水健
開房間
太陽馬戲團
104法拍網
潮汐發電
李宣榕
沖孔機
行動股市
貝殼幣
戴君竹
陳法拉
普安堂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