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记忆

2025-06-21 07:11:10

后司街是一条有故事的老街。

天台县城自三国立县时开始筑城,至明嘉靖年间始臻完善,形成了形似琵琶的约为两平方公里的面积,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的说法。民国时期,后司街是除县前街以外的第二大商业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文明巷。文明巷俗称“奓巷”,又称“奓巷口”,与中山东路、中山西路、桥上街、溪头等五个街区组成城区主要商贸点,坐商、行商大都集中在这些街区进行。后司街位于文明巷的中段。上世纪40年代,后司街3米左右宽的路面是用石子铺就的。1949年后,路中间铺上了一条长长的石板,成为石板路。随着经济发展,道路几经拓宽,1969年改造成一条15米宽的水泥路。从步行到自行车,再到汽车时代,商贸一直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社会发展。

1934年10月,新昌、天台、临海、黄岩公路通车,北门车站设立于小北门外(今劳动路北跃龙门附近),为文明巷北段带来了商机。沿街开设饭店、旅馆以及店铺等。以北门车站为起点,由北往南,左侧开设了桃源春饭店、孙家面干店、城北旅社、草席店,与桐园巷交叉路口的桃源浴室;往南依次有叶茂盛茶叶店、杏山堂药店、福泰茶食店等;再往下,与金井巷相交的街区有豆腐店、鹤山堂药店、有济堂药店和大明宫。右侧街市也同样热闹非凡,门店林立。跃龙门附近的打铁店、小雪轩饭店、台山旅馆、烟酒店、染店、文明书院,与义学巷相交街区则有财神殿、茶食店、酱油店、烟洒店、猪肉店、南北货店、馒头店等,再往下文明巷与党部路交叉的街区则有柴行、拐杖店等。

有一家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茶叶店,第一代掌门人叶源渡以“叶茂盛”为商号,店铺就设在文明巷西边的后司街。有店面三间,后有一道地,为前店后坊格局。茶叶收购后,放在工场里加工。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叶源渡利用天台产茶的独特地理优势,将本地出产的老字号茶叶装上长船,经临海、海门运送至辽宁营口,并在营口开设茶叶店销往莫斯科等地。他的五个儿子有三个儿子继承父业,继续从事茶叶生意。随着规模扩大,形成了育苗、种植、采摘、加工一体化的流程。在茶叶产业埠头村开设茶灶,有炒茶工数百人,最繁忙时共有茶灶五百多口,可见当时的规模。而后进一步拓展市场,在苏州开设“成德泰”茶庄。第三代掌门人中有继续留在天台经营叶茂盛茶叶,也有接手经营成德泰茶庄。这个家族从优化茶叶品种到改良采茶工具,从改进茶叶竹编技艺到美化茶叶制售外观设计,付诸了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其后人并入县茶联组。

到了计划经济时代,票证成为商品交换的标志性产物。以票易物,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来源于一张张票证。《天台县志》载:“从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广泛使用各种票证,以保证经济的计划性。改革开放后,物资日益丰富,票证随之减少。”当时,后司街中段有一家国营副食品店,店内所售商品是从附近的国营副食品厂领取的。店员们每日提前运送米、油、粉、糖等到店,按斤两称重打包好。一到营业时间,店内常常是人流攒动,逢市集日更是供不应求。人们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各色票证,源源不断地兑换成实实在在的生活所需。此外还有熟食品票、糕饼票、蛋票、肉票、烟票、酒票等,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形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1964年2月,建成县电影院,面积2841平方米,设1081个座位。在天台作家闲云笔下,当时最文艺的活动就属看电影了。他在《故地寻梦:后司街》里是这样记述的:城关二小北边是县电影院,这是当年小县城最为热闹的娱乐场所了,能买到电影票是需早早就排队的,但要买到位置好的电影票那要走后门,夏天能买到电风扇脚的座位,或是买到楼上一排一座的票那的确是很风光的事。每个月的月初大门两侧的宣传窗上早早就公布了本月的电影安排表,一旦有好的电影人们早就相互告知了,小城的许多热闹的场所都有电影院的电影公告栏,那是一块一米多长的红色小木板,上面用白色的水粉写着上映的电影名、时间及场所,小城的人们倒是极为关注这块电影公告栏的。招待所建成不久,来了一位担着板箩卖小点心的老人,将他的货担放在招待所南侧的弄堂口上,卖的是自己做的羊脚蹄、火烧饼和小油绞等。老人个子矮矮,脸色红润,担着板箩担,走起路来是一摇一晃的,因为口中的牙齿都已落,吃起东西来嘴巴一蠕一动的,于是,孩子们都称呼这位老人“冇牙老倌”。每次放学,常常围在冇牙老倌的货担旁,与他开开玩笑,真能买得起羊脚蹄和火烧饼的同学几乎不多,最多只能花二分钱买一根油绞,或买二分钱的麦牙糖,这种麦牙糖,我们都叫“敲糖”,整块的糖用一块长形铁刀抵着,用另一铁块用力一敲,糖就敲下了一小块,蘸点米粉,吃起来还真甜而不腻,但要是糖熬老了,那么,做出来的麦牙糖就会叮牙,但冇牙老倌的敲糖倒是从不黏牙。

后司街不仅是商业娱乐的天堂,也承载着孩子们纯真快乐的童年时光。男孩们喜欢玩滚铁圈、打纸啪。滚铁环几乎是每个男孩子都会的一项活动,铁环用粗铁丝制成的,推铁环得有推钩,那时上学放学路上大多推铁环走路,伙伴间也比赛,比快、推的时间长。打纸啪,则是先用大人的废烟盒折叠,而后发展到用书报纸、硬纸片等折叠,打纸啪比赛论输赢,很讲究打法,会打的用砸、扇、掀等手法取胜。女孩子则喜欢跳皮筋、跳方格。跳皮筋是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女伴分组一起玩,跳者不允许用手去钩皮筋。从脚踝开始,依次为膝盖、腰部、肩部、头顶等,难度依次逐渐增大。要是这一组的人没过关,那就换另外一组上场啦。玩累了还可以挨着个坐在小竹板凳翻看一本本小人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路两旁又林立起信用合作社、百货商店等,新店铺替代了原来的店铺,新的产业不断兴起。1983年建成县招待所。1984年,劳动路街面再次被拓宽,开始有了电力公司、第一百货大楼、国营天台饭店等建筑。就这样,后司街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站在工人路与劳动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老街记忆在时光的沉淀中历久弥新。“后司街”早已成为商业文化、市井文化的代名词,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天台有了以“后司街”命名的网站和公众号,人们以另一种方式让后司街“活”在记忆里。浓厚的商贸历史、市井文化、草根精神直到现在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将从小耳濡目染的纯朴尚俭的生活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作为商贸精神的内核,很多平民出身的苦难经历,也使他们逐渐并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虽然创业模式、形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天台人身上永远需要的时代精神。

中共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