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电视里看到那句经典的台词:“刚刚的比赛,体能已经到了极限。”可笑的是,和欧洲队的对抗,咱们透着点拼死拼活的劲,场上的小伙子汗流浃背,边抽筋边咬牙坚持。然后回到国内,媒体还在炫耀“肌肉线条”,粉丝纷纷留言“这个身材真棒”。你想过没有?咱们的训练场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是“资源不足”拖累了国足,但我更觉得,是这个体系的畸形,才让我们躺在“美颜包”里长不大。
咱们来补一下料。去年有个爆料:某队教练刚刚提出“强化体能训练”的方案,结果一票人经纪人电话就打到领导耳边:“我家宝贝那里还有三场商演,提前都排好了,不能耽误。”你说这铁血体能训练怎么玩?球员一边奔跑,一边还得抽空“刷存在感”。别说,广告商也不差这点“流量”,炫腹肌、晒跳水秀,哪一项不是“市场硬指标”。你看那些签名照、代言海报上八块腹肌,实际上背后是追求“颜值”的疯狂。而肌肉线条,也就变成了“流量包装”。
还有点扎心:去年海参闹得沸沸扬扬,球员脸上还硬着头皮念广告,转头就被全网做成鬼畜视频。真没想到,最荒唐的不是吃吃喝喝,反而是那些打着“健康、养生”幌子的推销,像个无形的巨网,把国家队每个人都套了进去。那些赞助商、俱乐部为了财务经常把球员变成“广告机器”,吃点东西、摆罩子、参加综艺,就是他们最想要的。肌肉、耐力?不需要这些,咱要的只是“在线流量”。
再说说体能抽筋这事儿,得了吧,别把锅都甩给球员。中超那些场,活像菜市场:队员们一会儿被挤得喘不过气,一会儿就跑没了力气。你知道欧洲队怎回事?冬天拉练,夏天复训,起早贪黑专注增肌。反观咱们:休赛期跑场、拍广告、陪领导喝酒、走穴演出。这个赛季结束还得马上去另个城市“兼职”,一整年差不多就两个月的真休息。难怪身体底子薄得一批:人家一套数据监控,咱们还靠肉眼打分。
懂你们那点心酸:队医水平也是一绝。去年某北方球队,本来还挺有希望,突然伤兵一堆,后来才知道:队医是兽医转岗的,医学水平捉襟见肘。再说所谓的“体能测试”,就是跑个百米、折返跑,敢保证“合格”。这还得了?人家韩国、日本队用的,是动态监测系统。你看到过苏州的球队,队员的跑动轨迹出现在教练平板上,数据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咱们呢?还在用“神医验方”,比赛前灌点“咸菜汤”,然后祈祷不抽筋。
总结一句:整个足球生态都快锈死了,大家都在赶时间、赶任务,谁还顾得起来“打造肌肉、增强体能”这套“硬核”体系?很多人骂“养废了身体”,但谁真在乎?“肌肉、耐力”都成了流量符号,留下的只是一个个“看得见”的空壳。要说这次世界杯,能不能遇到点儿真心想拼命的队伍?说白了谁还会买账?你觉得还能盼到哪个“骄傲的瞬间”?
这玩意儿,靠真本事?靠努力?所以,别告诉我比起“金主爸爸的追求”,这国家队挂了还能怪谁。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布